找到相关内容418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与东西文化──思维角度的检视

    不是知识问题。知识是中性的,它只有真假,但知识的使用却不是中性的,它总是受到某种动机、某种欲望推动。科学家穷年累月在实验室的研究,其求真的精神十分可敬,但其成果却变成商人、企业家、投资者的赚钱工具。科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34570585.html
  • 读《瑜伽经》(二)

    重要组成部分。“满足”,有戒除欲望的意义,或者可以归为戒律的范畴。至於“学习”,只能说是为修持奠定理论的基础。从总体来看,劝制的五条大体应该归入为正式...

    方广锠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2570717.html
  • 慧远“沙门不敬王者论”的理论基础

    76  存的目的就是在满足这个物质的肉身,满足这物质肉身的欲望  称之「情」。此外,由于重视重物质的肉身,人就不能「忘我  」,不能忘我,就不能了解大法,所以慧远说:  何者:夫厚身存生以有封为滞累,...可以物感。」(注54)他又说:  「化以情感,神以化传。」(注55)显然这是「情」才使「神  」对外物发生感应。但「情」又是什么呢?  前面已经说过,「情」可以意味着「为了满足肉身的一种  欲望」,因此...

    周伯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4270824.html
  • 《传灯玉英集》卷十四补阙和研究

    册,蒙圣恩降敕,编入藏录,欲望圣慈,下印经院,开板模[22] 印颁行。所贵真乘要法,广布于?区,善化妙缘,永资于庆祚,取进止奉御宝,批依奏所有合,行事件本院。遂具状奏闻,准中书札子,奉圣旨依奏,于景佑...

    黄绎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2070850.html
  • 《三言》故事中佛教死亡思惟探索超越因果轮回后的涅盘世界

    超越生命的长短、死亡的恐惧、现实生活的挣扎等,享受没有拘束而归于「无我」的境界。人们一旦通达了「无我」的原理,其思想境界也就得到了升华。没有了「我」,就不会起贪心,就能节制自己的欲望;没有了「我」,才能...

    金明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2570852.html
  • 台湾地区光复后佛教变迁初探

    system) 不至于崩溃;热烈且近乎禁欲性质的经济活动可能  源于想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之欲望。只不过宗教的影响力  并非全然是正向的,它有时是推进社会发展的力量,有时则  是股阻碍的力量,其功能...

    姚丽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171184.html
  • 缘起:传统的诠释是错的吗?

    四类:1 欲漏:对性欲望的缺漏。2 有漏:对生存欲望的缺漏。3 无明漏:对四圣谛不知的缺漏。4 见漏:无知地接受某种观点或见解。[62]  漏(āsava)这个字反应了对事物有较不好的习惯模式,由此...

    Michael S. Drummond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2571284.html
  • 竺道生思想之理论基础

     感觉,此即心理之感受作用)、爱(渴爱,乃无穷无  尽的欲望心)、取(求取造作)、有(业有,成业因能  招未来果报)、生(人生的开始)、老死(人生的老化  和终结,代表凡夫的诸苦)。以上十二因缘包括三...

    刘贵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0671323.html
  • 加强佛教自身建设 共同构建和谐社会——参加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扩大会议的三大语系佛教代表访谈录

    争的社会,当我们看到人与大自然生态失衡时,更加迫切希望构筑和谐社会。如果我们人类还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,不断地追逐我们人类的欲望,那一定会造成资源过度的消耗、过度的损失、过度的浪费。商业的操作正在把...

    桑吉扎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83171409.html
  • 学理思考与人生境界——蔡日新先生访谈录(续)

    特质。世俗的艺术在追求“真实”时,往往存在着功利的观念,往往试图给人们以某种刺激从而使人们获得一种欲望上的满足;而禅艺术的“真”,则要求人们以般若的智慧去...

    蔡日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83971421.html